• Shuffle
    Toggle On
    Toggle Off
  • Alphabetize
    Toggle On
    Toggle Off
  • Front First
    Toggle On
    Toggle Off
  • Both Sides
    Toggle On
    Toggle Off
  • Read
    Toggle On
    Toggle Off
Reading...
Front

Card Range To Study

through

image

Play button

image

Play button

image

Progress

1/52

Click to flip

Use LEFT and RIGHT arrow keys to navigate between flashcards;

Use UP and DOWN arrow keys to flip the card;

H to show hint;

A reads text to speech;

52 Cards in this Set

  • Front
  • Back
裨益 (bi4 yi4)
裨:补益。 唐 韩愈 《进学解》:“头童齿豁,竟死何裨。
靡然 (mi3 ran2)
靡然:1.草木顺风而倒貌。喻望风响应,闻风而动。《史记·平準书》:“ 彭吴 贾灭 朝鲜 ,置 沧海之郡 ,则 燕 齐 之间,靡然发动。” 鲁迅《坟·摩罗诗力说》:“﹝ 裴伦 ﹞自意振臂一呼,人必将靡然向之。”参见“ 靡草 ”。
2.颓靡貌。 宋 曾巩 《筠州学记》:“故先王之道不明,而学者靡然溺于所习。”
彪炳 (biao1 bing3)
彪炳:1.文彩焕发貌。《西京杂记》卷六:“文章璀璨,彪炳涣汗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行品》:“文彪昺而备体,澄独见以入神者,圣人也。” 唐 李白 《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》:“文章彪炳先陆离,应是素娥玉女之所爲。”
2.辉耀;照耀。 南朝 宋 鲍照 《学刘公幹体》诗之四:“彪炳此金塘,藻耀君王池。” 清 梁绍壬 《两般秋雨盦随笔·陈恪勤诗》:“ 陈恪勤 公文章事业,彪炳一代。”郭沫若 《南冠草》第叁幕:“他们的气节也足以彪炳百代。
未央 (wei4 yang1)
未央:1.未半。《诗·小雅·庭燎》:“夜如何其?夜未央。”朱熹 集传:“央,中也。”《汉书·外戚传上·孝武李夫人》:“託沈阴以圹久兮,惜蕃华之未央。” 颜师古 注:“未央,犹未半也。言年岁未半而早落蕃华,故痛惜之。” 宋 苏轼《竹间亭小酌怀欧阳叔弼季默》诗:“盎盎春欲动,潋潋夜未央。”柔石 《别》:“夜未央,人声寥寂……于是青年叫了一叫,含糊地问:‘什么时候?’‘十一点四十五分,离半夜只差一刻。’”
2.不久,不远。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:“贼风数至,暴雨数起,天地四时不相保,与道相失,则未央絶灭。” 王冰 注:“央,久也,远也。” 清 龚自珍 《燕昭王求仙台赋》:“有气自东南隅来者,冉冉兮若青云之始翔,蔼蔼兮若初日之未央。”
3.未尽;无已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及年岁之未晏兮,时亦犹其未央。” 王逸 注:“央,尽也。”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灵殷殷,烂扬光。延寿命,永未央。” 唐 皎然 《陇头水》诗之二:“ 秦 陇 逼 氐 羌 ,征人去未央。” 宋 秦观《虞氏夫人墓志铭》:“惟夫人,胄 东阳 。嫔德门,家有光。命虽絶,庆未央。” 明 屠隆 《綵毫记·远谪夜郎》:“感吾皇,感吾皇,天恩高广……愿万岁千秋,圣寿未央。”
4.无边无际。《老子》:“唯之与阿,相去几何?善之与恶,相去何若?人之所畏,不可不畏。荒兮其未央哉!” 王安石注:“荒兮其未央哉,道之荒大而莫知畔岸。” 高亨 注:“荒兮其未央,犹云茫茫无极耳。”《楚辞·九歌·云中君》:“浴兰汤兮沐芳,华采衣兮若英。灵连蜷兮既留,烂昭昭兮未央。”《白雪遗音·南词·义侠英雄》:“义侠英雄美少年,豔阳春景未央天。出门遊玩长生乐,緑暗红稀翡翠园。”
5. 汉 代官名。
6.见“ 未央宫 ”。
7.本为 汉 宫名,借指宫殿。 宋 苏轼 《秋兴》诗之叁:“楼前夜月低韦曲,云裏车声出未央。” 宋 李纲 《次韵季弟善权阻雪古风》:“忆昔 宣和 全盛年,嘉瑞应期来自天。千官朝贺未央裏,仰视龙尾垂蜿蜒。” 清 孙枝蔚 《旧宫人》诗:“宫衣叠後未开箱,梦裏承恩入未央。”
茅塞 (mao2 se4)
语出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孟子谓高子曰:‘山径之蹊间,介然用之而成路;为间不用,则茅塞之矣。今茅塞子之心矣。’”
艨艟 (meng2 chong1)
艨艟:亦作“ 艨衝 ”。古代战船。 叁国 魏 曹操 《营缮令》:“诸私家不得有艨衝等船。
寒伧 (han2 chen0)
寒伧:难看;不体面;丢脸。
优渥 (you1 wo4)
优渥:1.雨水充足。语本《诗·小雅·信南山》:“益之以霢霖,既优既渥。” 汉 焦赣 《易林·噬嗑之恒》:“白鹤衔珠,夜食爲明,膏润优渥,国岁年丰。” 明 张居正 《贺灵雨表六》:“臣等叨依禁从,快睹嘉祯,愧无涓滴之酬,喜有优渥之霈。”
2.优裕,丰厚。 汉 班彪 《北征赋》:“彼何生之优渥,我独罹此百殃。”《叁国志·蜀志·邓芝传》:“ 孙权 数与 芝相闻,餽遗优渥。”《陈书·沈众传》:“ 高祖 以 衆 州里知名,甚敬重之,赏赐优渥,超于时辈。” 叶圣陶 《一个青年》:“一要感谢这样优渥的赠与,二要赞美这样超妙的书法。”
3.优厚。指待遇好。 晋 李密 《陈情表》:“过蒙拔擢,宠命优渥。
赋格 (fu4 ge2)
赋格:赋格是复音音乐的一种固定的创作形式,而不是一种曲式。赋格的主要特点是相互模仿的声部在不同的音高和时间相继进入,按照对位法组织在一起。
赋格(英:fugue, 德:fuge, 法:fugue, 意:fuga)一词的来源有多种说法,一般认为是来自于拉丁语,原意是“追逐”和“飞翔”。赋格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,从16世纪的宗教音乐就开始有这种作曲方法,一直到18世纪巴赫时代才达到顶峰。
姽婳 (gui3 hua4)
姽婳:娴静美好貌。 战国 楚 宋玉 《神女赋》:“素质幹之醲实兮,志解泰而体闲。既姽嫿於幽静兮,又婆娑乎人间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七八回:“﹝ 恒公 ﹞遂超拔 林四娘 统辖诸姬,又呼爲‘姽嫿将军’。”《镜花缘》第八九回:“穠妍锺丽质,姽嫿産边陲。” 景定成 《稚伶刘箴俗哀词》之四:“双剑连骑姽嫿娘,风流妃子属 恒王 。” (1)
quiet and nice. (2)
风致 (feng1 zhi4)
1.风度品格
2.风韵。指容颜姿态。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阿纤》:“﹝ 阿纤 ﹞年十六七,窈窕秀弱,风致嫣然。
5.指文学作品的风格,韵味
阿堵物 (e1 du3 wu4)
阿堵物:1.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规箴》:“ 王夷甫 雅尚玄远,常嫉其妇贪浊,口未尝言钱字。妇欲试之,令婢以钱遶牀不得行。 夷甫 晨起,见钱阂行,呼婢曰:‘举却阿堵物。’”后遂以“阿堵物”指钱。 宋 张耒 《和无咎》之二:“爱酒苦无阿堵物,寻春那有主人家。”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雨钱》:“顷之,入室取用,则满室阿堵物,皆爲乌有,惟母钱十馀枚,寥寥尚在。” 梁启超 《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》第五章:“一人如是,则衆人结习所成之国,亦以此阿堵物爲最大之功用,此有国者所以常齗齗也。”
2.犹言这个东西。 清 尤侗 《题<板桥杂记>》:“子方洗心学道,何爲案头著阿堵物?” (1)
1. that thing;
2. money. (2)
荏弱 (ren3 ruo4)
荏弱:柔弱;怯弱。《楚辞·九章·哀郢》:“外承欢之汋约兮,谌荏弱而难持。” 唐 温庭筠 《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》诗之一:“荏弱楼前柳,轻空花外窗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湘裙》:“ 湘裙 操杖逐之,鬼忿与争, 湘裙 荏弱,手足皆爲所伤。” 鲁迅 《书信集·致黎烈文》:“後当更加婉约其辞,惟文章势必至流於荏弱,而干犯豪贵,虑亦仍所不免。” (1)
delicate, weak. (2)
弄瓦 (nong4 wa3)
弄瓦:《诗·小雅·斯干》:“乃生女子,载寝之地,载衣之裼,载弄之瓦。”瓦,纺砖,古代妇女纺织所用。后因称生女曰弄瓦。元 方回 《五月旦抵旧隐》诗:“长男近弄瓦,累重讵足贺。” (1)
“play with a tile”-formula for birth of girl. (2)
弄璋(nong4 zhang1)
弄璋:《诗·小雅·斯干》:“乃生男子,载寝之牀,载衣之裳,载弄之璋。” 毛 传:“半圭曰璋……璋,臣之职也。”诗意祝所生男子成长后为王侯,执圭璧。后因称生男为“弄璋”。唐 白居易 《崔侍御以孩子叁日示其所生诗见示因以二绝和之》之二:“弄璋诗句多才思,愁杀无儿老 邓攸 。” 明 沈受先《叁元记·助纳》:“尚未弄璋弄瓦,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。”鲁迅 《书信集·致增田涉》:“对弄璋之喜,大为庆贺。” (1)
“play with jade”-formula for birth of a boy. (2)

弄璋:古人把璋给男孩玩,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。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男孩。
腴润 (yu2 run4)
腴润:1.丰腴的流泽。
2.丰美滋润。
腴:人或其他动物腹下的肥肉。
牴牾 (di3 wu4)
牴牾:亦作“ 牴啎 ”。
1.抵触,矛盾。 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六家》:“况左右配属,班 荀 之与 郑 戴 ,又名牴牾。”
祖祢 (zu3 ni3)
祖祢:1.祖庙与父庙。《周礼·春官·甸祝》:“舍奠于祖禰,乃敛禽,禂牲,禂马,皆掌其祝号。”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:“鼎宜见於祖禰,藏於帝庭,以合明应。”
2.先祖和先父。亦泛指祖先。 汉 蔡邕 《鼎铭》:“乃及忠文 ,克慎明德,以服享祖禰之遗风,悉心臣事,用媚天子。”《旧唐书·段文昌传》:“以先人坟墓在 荆州 ,别营居第以置祖禰影堂,岁时伏腊,良辰美景享荐之。”
3.本源;
漏卮 (lou4 zhi1)
1.底上有孔的酒器。
2.比喻利权外溢。 清 包世臣 《致广东按察姚中丞书》:“漏巵之塞,必在厉禁烟土。
弋取 (yi4 qu3)
弋取:获取。 清 吕月沧 《与吴仲伦先生书》:“及弋取科第,入仕途,日与应酬文字爲缘。” (1)
弋获:1. to shoot down (game);
2. to capture (criminal). (2)
冷隽 (leng3 juan4)
冷隽:意味深长
隽:1.鸟肉肥美。《说文·隹部》:“隽,肥肉也。” 段 注本依《广韵》作“鸟肥也。”
2.泛指肥美之肉,美味
笃旧 (du3 jiu4)
笃旧:以深情厚谊待故旧。《南史·王晏传》:“敕特原 诩 。诩 亦笃旧,後拜 广州 刺史。”《南史·韦放传》:“及爲北徐州 ,时有贵族请昏者, 放 曰:‘吾不失信於故友。’乃以息岐 娶 率 女,又以女适 率 子,时称 放 能笃旧。” (1)
treat old friends with with sincerity and kindness. --eltee
歆羡 (xin1 xian4)
歆羡:爱慕;羡慕。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:“帝谓 文王 ,无然畔援,无然歆羡。” 朱熹 集传:“歆,欲之动也;羡,爱慕也。”晋 张协 《七命》:“斯人神之所歆羡,视听之所炜晔也。”金 王若虚 《王氏先茔之碑》:“表其行寔,大书深刻,爲不朽之説,使夫来者顾瞻想象,歆羡而咨嗟。” 清 龚自珍《宥情》:“圣人不然,清明而彊毅,无畔援,无歆羡,以其旦阳之气,上达於天。” 茅盾 《第一阶段的故事》:“ 潘太太歆羡之余,却也暗暗怪自己的丈夫手段还欠高。” (1)
to envy (another's beauty, luck =欣羨). (
逾闲 (yu2 xian2)
逾闲:亦作“踰闲”。越出法度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 子夏曰:‘大德不踰闲,小德出入可也。’”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曰:“闲,犹法也。” 汉 董仲舒 《春秋繁露·玉英》:“大德无踰闲者,谓正经。”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二》:“夫荡妇逾闲,诚爲有罪。” (1)
break moral conventions. (2)
昌言 (chang1 yan2)
昌言:1.善言;正当的言论。《书·皋陶谟》:“ 禹 拜昌言曰:‘俞!’” 孔颖达 疏:“ 禹 乃拜受其当理之言。”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 嘉新公 国师以符命爲予四辅, 明德侯 刘龚 、率礼侯 刘嘉 等凡叁十二人皆知天命,或献天符,或贡昌言,或捕告反虏,厥功茂焉。” 颜师古 注:“昌,当也。”《旧唐书·方伎传·叶法善》:“公以理国之法,数奏昌言。” 清方文 《送左叁山先生巡按浙江》诗之一:“缓步归天仗,昌言悦圣衷。”
2. 谓直言不讳。《後汉书·马融传》:“俾之昌言而宏议,轶越叁家,驰骋五帝,悉览休祥,总括羣瑞。” 唐 高适 《叁君咏·狄梁公》:“昌言太后朝,潜运储君策。” 宋 陈亮《廷对策》:“十年之间,羣起而沮抑之,未能止其偏,去其僞,而天下之贤者先废而不用,旁观者亦爲之发愤以昌言,则人心何繇而正乎!” 清 黄遵宪 《近世爱国志士歌》序:“识者深忧之,而未敢昌言也。” 章炳麟 《记印度西婆耆王纪念会事》:“ 印度 人不敢以反对 英国 ,经画独立昌言于衆,而一寓其意于记念会。” (1)
announce openly. (2)
胶柱鼓瑟 (jiao1 zhu4 gu3 se4)
胶柱鼓瑟:鼓瑟时胶住瑟上的弦柱,就不能调节音的高低。比喻固执拘泥,不知变通。语出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王以名使 括 ,若胶柱而鼓瑟耳。 括 徒能读其父书传,不知合变也。”宋 李纲 《桂州答吴元中书》:“故在 靖康 之初,有备则当守, 靖康 之末,无备则当避,岂可胶柱而鼓瑟耶?”《警世通言·王安石叁难苏学士》:“ 荆公 胶柱鼓瑟, 叁峡 相连,一般样水,何必定要中峡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五一回:“这 寳姐姐也忒胶柱鼓瑟,矫揉造作了。” (1)
acting with a one-track mind, unadaptable to changing circumstances. (2)
曲儒 (qu1 ru2)
曲儒:浅陋迂腐的儒生。 明 杨慎 《辟雍泮宫》:“王制者,汉文帝 时曲儒之笔也,而可信乎?” 梁启超 《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》第叁章第二节:“後世曲儒,或以本派分裂爲道术衰微。不知学派之爲物,与国家不同。国家分争而遂亡,学术分争而益盛。” (1)
曲士:a philistine, shallow scholar. (2)
殷鉴 (yin1 jian4)
殷鉴:亦作“ 殷监 ”。谓 殷 人子孙应以 夏 的灭亡为鉴戒。《诗·大雅·荡》:“ 殷 鉴不远,在 夏后 之世。”《韩诗外传》卷五作“ 殷 监”。后泛指可以作为借鉴的往事。 南朝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史传》:“表徵盛衰, 殷 鉴兴废。”唐 陈子昂 《上军国利害事·人机》:“ 隋氏 之失,可以殷 鉴。” 明 皇甫汸 《广寒宫登眺》诗:“ 殷 监良非远,秦 宫亦可哀。” 鲁迅 《伪自由书·文人无文》:“﹝‘姓张 的’﹞举了一些 日本 文人的‘恶癖’的例子,来作 中国的有为的青年的 殷 鉴。” (1)
(allu. to Yin Dyn.) warning, example of disaster from the past
格物 (ge2 wu4)
格物:1.推究事物之理。《礼记·大学》:“致知在格物,物格而后知至。” 宋 苏轼 《谢兼侍读表》:“恭惟皇帝陛下圣神格物, 文 武 宪邦。” 明 王鏊 《震泽长语·经传》:“盖知物之本末始终,而造能得之地,是格物之义也。” 鲁迅《伪自由书·透底》:“于是要知道地球是圆的,人人都要自己去环游地球一周;要制造汽机的,也要先坐在开水壶前格物。”
2.犹正人。纠正人的行为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和洽传》:“俭素过中,自以处身则可,以此节格物,所失或多。” 唐刘禹锡 《天平军节度使厅壁记》:“示菲约以裕人,信赏罚以格物。”
3. 清 末称西洋自然科学为“格物”。 清 薛福成 《出使四国日记·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》:“旋据总教习 丁韪良申称:‘单内(俄文书籍图説)天算、地理、格物、医学等书,或六十年前或百馀年前所载,不如新书之详备。’” 严复《原强》:“二百年来,西洋自测算格物之学大行,制作之精,实爲亘古所未有。” (1)
study the phenomena of nature. (2)
流亚 (liu2 ya4)
流亚:同一类的人或物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董刘马陈董吕传论》:“ 吕乂 临郡则垂称,处朝则被损,亦 黄 薛 之流亚矣。”宋 陆游 《达观堂诗序》:“ 朱公 之逝甚异,世以爲与尹先觉 、 谯天授 、 苏养直 俱解化仙去,则吾 景先 亦其流亚欤?” 清 钮琇 《觚賸续编·味圣》:“味之圣者,有水族之河魨,有林族之荔枝……不得已而思其次,则 宁波江瑶柱, 洞庭 杨梅, 宜兴 柿狐,亦其流亚。” 鲁迅《书信集·致江绍原》:“观读书界大势,将来之有人顾问者,殆仍惟文艺之流亚。” (1)
(slightly derog.) class (of persons); degenerate or succeeding group. (2)
怀沙 (huai2 sha1)
怀沙:《楚辞·九章》中的篇名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谓此篇为 屈原 自投 汨罗江 前的绝笔,述其怀沙砾以自沉之由。后以“怀沙”为因忠愤而投水死义之典。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名实》:“此古人之所以怀沙负石,赴流鱼葬,而不堪与之同世也已矣。” 唐 李白 《春滞沅湘有怀山中》诗:“予非怀沙客,但美采菱曲。” 章炳麟 《四惑论》:“吾土有 陈天华 、姚宏业 、 陈天听 者,以愤激怀沙死。彼则又诋之曰:自裁者,求生天宫与极乐国土耳。” (1)
commit suicide by drowning out of loyalty and righteous indignation. --eltee
稼穑 (jia4 se4)
稼穑:1.耕种和收获。泛指农业劳动。《书·无逸》:“厥父母勤劳稼穑,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。”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 后稷 教民稼穑。”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好稼穑,殖五谷。” 唐 薛存诚 《膏泽多丰年》诗:“候时勤稼穑,击壤乐农功。”
2. 指农作物;庄稼。《诗·大雅·桑柔》:“降此蟊贼,稼穑卒痒。” 朱熹 集传:“又降此蟊贼,则我之稼穑又病,而不得以代食矣。” 唐 储光羲 《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》诗:“林晚鸟雀噪,田秋稼穑黄。” (1)
husbandry, farming (“sowing and reaping”). (2)
参商 (can1 shang1)
参商:1.参星和商星。参星在西,商星在东,此出彼没,永不相见。参见“ 参辰 ”。
2.喻彼此对立,不和睦。语本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昔高辛氏 有二子,伯曰 阏伯 ,季曰 实沈 。居于旷林,不相能也。日寻干戈,以相征讨。后帝不臧,迁 阏伯 于 商丘 ,主辰, 商 人是因,故辰爲商星。迁 实沈 于 大夏 ,主参,唐 人是因,以服事 夏 商 。” 唐 陈子昂 《为义兴公求拜扫表》:“兄弟无故,并爲参商。”《天雨花》第十八回:“父子参商非吉兆,家和万事自然兴。” 鲁迅 《书信集·致林语堂》:“因环境之异,而思想感觉,遂彼此不同……故必参商到底,无可如何。”
3.喻亲友隔绝,不能相见。 三国 魏 曹植 《与吴季重书》:“面有逸景之速,别有参商之阔。” 晋 陆机 《为顾彦赠妇》诗之二:“形影参商乖,音息旷不达。” 南朝 梁 吴均《闺怨》诗:“相去三千里,参商书信难。” 清 黄遵宪《别赖云芝同年》诗:“人生相见殊参商,吁嗟努力毋怠皇。”
4.喻有差别;有距离。 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断限》:“又 张李 诸姓,据有 凉 蜀 ,其于 魏 也,校年则前后不接,论地则参商有殊。” 明 胡应麟 《少室山房笔丛·华阳博议下》:“昔人所见,岂必皆长,第文字烟埃,纪籍渊薮,引用出处,时或参商。” (1)
the two stars Orion and Lucifer which never see each other; (fig.) (a) parting of friends for a long time; (b) (allu.) strife between brothers. (2)
陶融 (tao2 rong2)
陶融:1.陶冶教化。 唐 司空图《解县新城碑》:“凿乾缔搆,允归睿作之功;寿国陶融,必有挺生之佐。” 前蜀 杜光庭《御史中丞刘滉九曜醮词》:“伏以太上玄元,陶融万化,五老上帝,统御羣生。”《痛史》第十七回:“ 胡仇道:‘教导也是不能少的。此时,若不把道德陶融了,将来长大亲政时,天下事更不可问了。’”
2.陶铸融合。 郑振铎 《插图本中国文学史》第九章一:“他( 司马迁)串集了无数的不同时代,不同着者的史书,陶融冶铸之为一,正如合诸种杂铁于一炉而烧冶成了一段极纯整的钢铁一样,使我们毫不能见其凑集的缝迹。”
3. 犹言调和鼎鼐。指协调各方,治理国家。《再生缘》第四三回:“且讲那 郦相连朝阁内详,办理事情安社稷,陶融景化奉君王。” (1)
to fuse and merge through molding and casting. --eltee
萤雪 (ying2 xue3)
萤雪:《晋书·车胤传》:“ 胤恭勤不倦,博学多通。家贫不常得油,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,以夜继日焉。”《初学记》卷二引《宋齐语》:“ 孙康家贫,常映雪读书。”后遂以“萤窗雪案”为勤学苦读之典。 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一折:“暗想小生萤窗雪案,刮垢磨光,学成满腹文章,尚在湖海飘零。” 明 高明《琵琶记·孝妇题真》:“我相公虽居凤阁鸾台,常在萤窗雪案,退朝之暇,手不停批,閒居之际,口不絶吟。” 萧乾《一本褪色的相册》六:“倘若我很勤奋好学,萤窗雪案,拚命追赶,说不定也能填上些空白。”亦省作“ 萤案 ”、“ 萤雪 ”。 五代 刘兼《倦学》诗:“百氏典坟空自苦,一堆萤雪竟谁知。” 宋 辛弃疾《菩萨蛮·送曹君之庄所》词:“圣处一灯传,工夫萤雪边。” 元 王逢《泊龙湾》诗:“十年萤案书连屋,八月 龙湾 浪拍天。” 元 柳贯《次韵答乡友吴立夫见寄》:“马鞯从幸日,萤案洁餐辰。” (1)
study at night with the feeble light from captured fireflys or the moonlight reflected by the snow on the ground. --eltee
狡狯 (jiao3 kuai4)
狡狯:1.儿戏;游戏。《太平广记》卷三六○引 三国 魏 曹丕《列异传·傅氏女》:“北地 傅尚书小女,尝拆荻作鼠,以狡狯。”《魏书·萧昭业传》:“与羣小共作鄙艺,掷涂赌跳,放鹰走狗诸杂狡狯。” 宋 陆游 《示子遹》诗:“诗爲六艺一,岂用资狡狯。”自注:“ 晋人谓戏爲狡狯,今闽语尚尔。”
2.戏言;玩笑。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我尝与诸人道 江北事,特作狡狯耳, 彦伯 遂以箸书。” 宋 范成大《游灵石山寺》诗:“仙人昔来游,笔墨上朱甍。举臂寻丈高,聊得儿童惊。老矣谢狡狯,题诗记吾曾。” 清 袁枚《新齐谐·观音作别》:“余想佛法全空,焉得作如此狡狯,必有鬼物凭焉。”《孽海花》第四回:“我老子听了家人的话,才明白昨夜的事,果然是 太清弄的狡狯,心里自然得意。” 刘半农《读<海上花列传>》:“作者偏要故弄狡狯,说她预先置办嫁装,平白的拖上数千金的债,到后来是一场无结果。”
3. 诡诈。 唐 韩愈 《嘲鼾睡》诗:“盗贼虽狡狯,亡魂敢窥阃。”《宋史·侯陟传》:“陟有吏干,性狡狯好进,善事权贵。”《老残游记》第十七回:“你亲笔字据都写了,还狡狯什么?” 李大钊 《大哀篇》:“民权者,少数豪暴狡狯者之窃权,非吾民自得之权也。”叶圣陶 《城中·晨》:“ 酒糟鼻子 狡狯地笑了。”
4. 谓机灵。 清 和邦额 《夜谭随录·噶雄》:“有 务子 者,年与 雄埒,爲人亦狡狯颖秀。” (1)
treacherous, wily, deceitful. (2)
梃刃 (ting3 ren4)
梃刃:棍棒和刀。 清 唐甄《潜书·利才》:“况豪杰之身,家国倚之,而肯冒梃刃,婴木索乎!”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邵女》:“若以命自安,以分自守,百折而不移其志,此岂梃刃所能加乎?”(1)
club (cudgel, bludgeon) and knife (or sword). --eltee
献芹 (xian4 qin2)
献芹:《列子·杨朱》:“ 宋国有田夫……谓其妻曰:‘负日之暄,人莫知者,以献吾君,将有重赏。’里之富告之曰:‘昔人有美戎菽、甘枲茎芹萍子者,对乡豪称之。乡豪取而尝之,蜇於口,惨於腹,衆哂而怨之,其人大慙。’”后遂以“献芹”谦言自己赠品菲薄或建议浅陋。 唐 高适《自淇涉黄河途中》诗之九:“尚有献芹心,无因见明主。” 宋 苏轼《教坊致语》:“虽白雪阳春,莫致天顔之一笑;而献芹负日,各尽野人之寸心。” 明 无名氏 《精忠记·赴难》:“今日将这碗饭送去与他充饑,野老献芹,聊表微意。” (1)
to contribute or present an insignificant gift (lit., “celery”). (2)
攘臂 (rang3 bi4)
攘臂:1.捋起衣袖,伸出胳膊。常形容激奋貌。《老子》:“上礼爲之而莫之应,则攘臂而扔之。” 宋 叶适《郭氏种德庵记》:“一夫攘臂,万人裂其肘矣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六:“妻子也奋然攘臂道:‘……我与你当官休去!’” 清 丘逢甲《汕头海关歌》:“瓜分之图日见报,定有旁人思攘臂。”
2.谓露出手臂上的镯钏之类饰物。 清 赵执信 《海鸥小谱·<少年游>词序》:“ 天津密迩上都,水陆交会,俗颇奢靡,故声色最焉。缠头丰侈,攘臂纷纭,南北所经,无与同者。” (1)
bestir oneself to action. (2)
谿刻 (xi1 ke4)
谿刻:苛刻;刻薄。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豪爽》:“ 桓公 ( 桓温)读《高士传》,至 於陵仲子 ,便掷去,曰:‘谁能作此谿刻自处!’” 清 刘大櫆《伯兄奉之墓志铭》:“当是时,以谿刻惨急求媚於上官而官得九迁者,所在多有。”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买<小学大全>记》:“这就是迎合着这种潮流的,倘以为他秉性平易近人,所以憎恨了道学先生的谿刻,那是一种误解。” (1)
cutting, petty (criticism). (2)

介孚公晚年写有一册《恒训》,鲁迅曾手抄一本,保存至今,其中所说的话什九不足为训,可以不提,但是说话的谿刻,那总是独一的了。
释子 (shi4 zi3)
释子:僧徒的通称。取 释迦 弟子之意。《杂阿念经》:“若欲爲福者,应於沙门释子所作福。” 唐 韦应物 《寄皎然上人》诗:“ 吴兴 老释子,野雪盖精庐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七:“ 玄宗 虽崇奉道流,那 惠妃 却笃信佛教,各有所好。惠妃 信的释子,叫做 金刚叁藏 。” (1)
Buddhist followers, monks. (2)
恝置 (jia2 zhi4)
恝置:犹言淡然置之,置之不理。 清 曾国藩 《答刘孟容书》:“二年叁辱书,一不报答,虽槁木之无情,亦不恝置若此,性本嬾怠。” 鲁迅 《书信集·致李秉中》:“复往 广州 ,次至 上海 ,是时与我偕行者,本一旧日学生,曾共患难,相助既久,恝置遂难。” (1)
ignore. (2
甘寝 (gan1 qin3)
甘寝:静卧;安睡。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 孙叔敖 甘寝秉羽而 郢 人投兵。” 唐柳宗元 《寄许京兆孟容书》:“即冥然长辞,如得甘寝,无复恨矣。” 宋 苏轼《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》之二:“老夫作罢得甘寝,卧听墻东人响屐。” 清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秦生》:“壶既尽,始解衣甘寝。” (1)
甘睡: a sweet sleep.
困学 (kun4 xue2)
困学:有所不通才学习。语出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。”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:“困,谓有所不通。”后用以指刻苦学习。 唐 杜甫 《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》:“困学违从衆,明公各勉旃。” 宋 朱熹 《困学》诗:“困学工夫岂易成,斯名独恐是虚称。” 清 赵翼 《钱竹汀宫詹挽诗》:“直自深宁王叟後,又添困学析秋豪。” (1)
study hard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. --elte
得鱼忘筌 (de2 yu2 wang4 quan2)
得鱼忘筌:比喻已达目的,即忘其凭借。“荃”亦作“ 筌 ”。《庄子·外物》:“荃者所以在鱼,得鱼而忘荃;蹄者所以在兔,得兔而忘蹄。” 成玄英 疏:“筌,鱼笱也,以竹爲之,故字从竹。亦有从草者,荪荃也,香草也,可以饵鱼,置香於柴木芦苇之中以取鱼也。蹄,兔罝也,亦兔弶也,以繫係兔脚,故谓之蹄。此二事,譬也。” 叁国 魏 嵇康 《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》之十四:“嘉彼钓叟,得鱼忘筌。” 郭沫若 《新旧与文白之争》:“我们读书求学的,要在得意而忘言,得鱼而忘荃。” (1)
forget the means by which an end is attained; forget things or conditions that helped bring success once a goal is reached
窠臼 (ke1 jiu4)
窠臼:1.门臼。旧式门上承受转轴的臼形小坑。《醒世恒言·一文钱小隙造奇冤》:“衆人一齐动手,乒乒乓乓将遮堂乱打,那遮堂已是离了窠臼的,不消几下,一扇扇都倒下去。”
2.比喻旧有的现成格式;老套子。 宋 朱熹 《答许顺之书》:“此正是 顺之 从来一箇窠臼,何故至今出脱不得,岂自以爲是之过耶?” 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词曲上·结构》:“吾谓填词之难,莫难於洗涤窠臼;而填词之陋,亦莫陋於盗袭窠臼。”鲁迅 《中国小说史略》第二十篇:“《铁花仙史》较後出,似欲脱旧来窠臼,故设事力求其奇。”
3.喻指地狱;牢笼。 明 屠隆 《昙花记·祖师说法》:“万人坑裏,打破疑团,纔喜得离窠臼;千丈崖颠,踢翻筋斗,这遭永脱轮迴。” 清 王夫之 《读四书大全说·论语·颜渊篇七》:“所以释氏自家,也把做石火电光相拟,稍爲俄延,依旧入人欲窠臼。” (1)
set pattern: 落了窠臼 fall into old ruts (of writing, thinking)
唐捐 (tang2 juan1)
唐捐:落空;虚耗;虚掷。《法化经·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:“若有衆生,恭敬礼拜 观世音菩萨 ,福不唐捐。” 唐 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健驮逻国》:“今汝此子,即是彼僊。由以强识,翫习世典,惟谈异论,不究真理,神智唐捐,流转未息,尚乘馀善,爲汝爱子。” 季羡林 等校注:“唐捐:虚耗、废弃之义。”宋 王安石 《再用前韵寄蔡天启》:“昔功恐唐捐,异味今得饁。” 黄人 《<小说林>发刊词》:“从事小説者,亦何必椎髻饰劳,黥容示节,而唐捐其本质乎?” (1)
v.t. & adj., abandon; wasted. (2)

鄙人读书于今五十年,学写文章亦四十年矣,累计起来已有九十年,而学业无成,可为叹息。但是不论成败,经验总是事实,可以说是功不唐捐的,
叠床架屋 (die2 chuang2 jia4 wu1)
叠床架屋:1. 北齐 颜之推 《顔氏家训·序致》:“ 魏 晋已来,所著诸子,理重事複,递相模斅,犹屋下架屋,牀上施牀耳。” 宋 陆九渊 《与朱元晦书》之二:“某窃谓尊兄未曾实见太极,若实见太极,上面必不更加‘无极’字,下面必不更着‘真体’字。上面加‘无极’字,正是叠床上之床,下面着‘真体’字,正是架屋下之屋。”后以“叠床架屋”比喻重复累赘。 清 恽敬 《答顾研麓书》之二:“尊大人集已有叁序……如 敬 再作,是叠床架屋,深可不必。” 清 袁枚 《随园诗话补遗》卷六:“咏 桃源 诗,古来最多,意义俱被説过,作者往往有叠床架屋之病,最难出色。” 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:“在 宋 朝的国家机器中,旧官和新官,有权的官和无权的官,朝廷派遣的官和地方的官,层次重叠,叠床架屋。”
2.比喻反复强调。 (1)
senseless piling up of phrases. (2)
过犹不及 (guo4 you2 bu4 ji2)
过犹不及:事情做得过分,就像做得不够一样,都是不好的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 子贡 问:‘ 师 与 商 也孰贤?’子曰:‘ 师 也过, 商 也不及。’曰:‘然则 师 愈与!’子曰:‘过犹不及。’” 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种植·木本》:“人谓过犹不及,当务适中。” 朱自清 《诵读教学》:“前者歪曲了白话文,后者也歪曲了白话文,所谓过犹不及。” (1)
too much is as bad as too little
形格势禁 (xing2 ge2 shi4 jin4)
形格势禁:亦作“ 形禁势格 ”。亦作“ 形劫势禁 ”。谓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,救鬭者不搏撠,批亢擣虚,形格势禁,则自爲解耳。”司马贞 索隐:“谓若批其相亢,击擣彼虚,则是事形相格而其势自禁止,则彼自爲解兵也。” 宋 苏辙 《唐论》:“有周 秦 之利而无 周 秦 之害,形格势禁,内之不敢爲变,而外之不敢爲乱,未有如 唐 制之得者也。” 清 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叁国》:“非有 伊尹 放 桐 非常之举, 周公且困於流言,况当篡夺相仍之世,而 先主 抑有‘君自取之’之乱命,形格势禁,公其如小人何哉!” 清 徐瑶 《太恨生传》:“女非有意负生,形禁势格,变至无如何耳。” 严复 《原强》:“夫奴虏之於主人,特形劫势禁,无可如何已耳,非心悦诚服,有爱於其国与主,而共保持之也。” (1)
be hampered by circumstances; be in an unfavourable situation.
吐属 (tu3 shu3)
吐属:作文;谈吐。《叁国志·魏志·阮瑀传》“军国书檄,多琳 、 瑀 所作也”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:“又其辞云:‘他人焉能乱’,了不成语。 瑀 之吐属,必不如此。”《南史·张畅传》:“ 畅 随宜应答,吐属如流,音韵详雅,风仪华润。”清 梁绍壬 《两般秋雨盦随笔·挽对》:“制军 孙平叔 一联云:‘解脱拈花刚佛日,證明因果在仙霞。’ 韩公 见而叹曰:‘毕竟名士吐属,自与人不同也。’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八回:“那太傅正在请不着先生,又见他虽是寒素,吐属不凡,心下早有几分愿意。” 洪深 《五奎桥》:“﹝ 周乡绅 ﹞颀长身材,瘦狭脸庞,一双清秀中含着锐利的眼睛;而且吐属文雅,气度大方。” (1)
style and manner of conversation. (2
揄扬 (yu2 yang2)
揄扬:1.挥扬,扬起。 汉 刘向 《九叹·逢纷》:“揄扬涤荡,漂流陨往,触崟石兮。”
2.宣扬。 汉 班固 《两都赋》序:“雍容揄扬,著於後嗣,抑亦《雅》《颂》之亚也。” 南朝 宋 鲍照 《河清颂》:“坐朝陪宴之臣,怀揄扬於内。” 唐 杜甫 《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》诗:“御扎早流传,揄扬非造次。” 宋 司马光《答齐州司法张秘校正彦书》:“然 光 素无文,於诗尤拙,不足以揄扬盛美取信於人。”
3.称引,赞扬。 鲁迅 《朝花夕拾·无常》:“我的故乡,在汉 末虽曾经 虞仲翔 先生揄扬过,但是那究竟太早了。” 冰心《我们太太的客厅》:“我们的太太在客人前极口替她揄扬,辩护,说她自然,豪爽,她自有她真正的美!” (1)
to praise, make known s.o.’s merits. (2)